《何为诗人》阅读答案

时间:2021-05-02 18:21:59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何为诗人》阅读答案

  何为诗人

《何为诗人》阅读答案

  余秋雨

  余秋雨:有一个通行的说法,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诗人。这种说法遇到了一个小障碍:“第一个"之前,中国己经有了《诗经》。

  《诗经》很了不得。这三百多首诗,体现了中国早期文明的不朽诗情。我一直认为,古代比现代史有诗意,《诗经》就是最早的证据。

  请大家品味一下“诗经”这两个字。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时候,我们的先人已经“以诗为经”,把《诗经》当作族群精神的经典。发展了几千年之后,我们现在重新向往一种诗化的生活,希望在繁杂忙碌的尘嚣中升起袅袅的诗意,使精神不再苦涩,使生活不再窘迫,这就是连现代西方人也十分迷醉的所谓的“诗意的栖居”。

  《诗经》是以四言为主的诗体,用如此简洁的汉语短句表达出如此经典的喜怒哀乐,又表现得那么大气从容,实在让人佩服。现在不少人呼吁让孩子从小读古代经典,开了好多的篇目,但奇怪的是,居然没有《诗经》。可见那些人只愿意向孩子灌输教条,而不是诗情。

  但是,《诗经》虽好,却没有任何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诗人。《诗经》中虽然也有少量署名,但我们认为那是对集体创作所采取的一种个人署名方式,本质上还是集体创作,还是以指向一个个明确的人。

  诗经》是一种集体话语,到了屈原,变成了个体的话语,这就使他成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丛治辰:秋雨老师,您曾在一本书中说过,《诗经》第一次告诉我们,什么是诗;而屈原第—次告诉我们,什么是诗人。

  余秋雨:诗人有一种个体精神的审美自立。诗人的自立需要有一种自然环境的诱发。例如,树木幽深处的花开花落,奇山怪水处的似梦似幻,巫风浓郁处的神人对话,大江险峻处的生死抗衡……正是这一切,熏陶着他。结果,黄河流域的“平原小合唱”,变成了长江流域的“悬崖独吟曲”。

  屈原与诸子百家也不一样,诸子百家中很多人都有一种“大道尽在我心”的导师形态,教主形态,像一尊尊雕塑一样矗立在门徒们面前,等待他们提问。屈原正好相反,他觉得自己有很多问题得不到解答,他不知道用什么区训导比尔呢。他要呈现的,是自己内心的全部苦恼、哀怨、分裂。他没有雕塑般的坚硬,而有一种多愁善感的柔软。他不认为世间有多少通用的哲理,只担忧杜鹃叫得太早,群芳谢得太快。

  万小龙:说到这里,我想应该把“诗人”放在一个更高的人生坐标上,并非只是一个写诗的人,而是一个在生命整体上充满诗人气质的人。

  余秋雨:把自己的生命彻底诗化的人,在屈原之前还没有出现。其实知道现在,我们还能看到两种诗人。一种只是“写诗的人”,看到云,看到水,他就冒出了写云、写水的诗句;另一种人则相反,他本身就是诗,骨子里就是诗人,他的思维、情感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是让人痴迷的天籁。

  诗人就是诗人。不承认这一点,就不会有诗的时代。

  (选自《中华文化四十七讲》,有删改)

  1.下列对上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下那个是()(3分)

  A.《诗经》被我们先人当做族群精神的经典,体现了我国早期文明的'不朽诗情。

  B.文中提到孩子们的经典阅读篇目没有《诗经》,意在批评家长漠视传统文化。

  C.“只担忧杜鹃叫得太早,群芳谢得太快",表面屈原有一种多愁善感的柔软,

  D.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目的在于说明屈原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2.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5分)

  (1)《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诗人”的解释是“写诗的作家”。根据上文的观点,写出对“诗人”一词新的理解。

  答:

  (2)请写出一位符合这一“新理解”的诗人(本卷出现过的诗人除外),并简述理由。

  答:

  3.有人说:“有用之知识,是让你活着;无用之诗,是让你活得美。”你赞同这种说法吗?结合全文,并联系你的生活体验,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4分)

  【答案】

  1.B

  评分标准:共3分,

  2.在生命整体上充满诗人气质的人(把自己的生命彻底诗化的人),他本身就是诗,骨子里就是诗人,示例:李白。无论是“举头望明月”的静夜思乡,还足“长风破浪会有时”的精神追求,李白就是一个充满诗人气质的人。

  评分标准:共5分.第小题2分;第(2)小题3分,其中,写出诗人姓名1分,理由2分,意思相近即可。

  3.示例:同意。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当然是有用的,它可以让我们好好地活着。“诗”对物质生活而言,确实没有实质性的用处,但是它可以让生命具有诗人气质,让我们在繁杂忙碌的尘嚣中升起袅袅诗意,过一种诗化的生活,拥有诗性,活出诗情。诗,可以让我们与众不同。示例:不同意:诗,当然可以让我们活得美。这个“美”是精神的、气质的,它确实可以让我们在尘世中"诗意地栖居”。但是知识未必只是让我们“活着”。知识也可以让找们活得“美”。“知识改变命运”“美美地生活”就是这个道理,示例(3):需要辩证地看待。知识可以创造财富,也可以让我们活得美,诗,可以让我们在繁杂忙碌的尘嚣中“诗意地栖居”,这本身就是“有用”。它们都是有用的,都可以让我们活得美。

  评分标准:共4分,观点1分,理由3分,言之有理即可。

【《何为诗人》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何为作文08-08

何为诚信作文12-20

《挫折》阅读答案03-14

石榴 阅读答案12-14

长城阅读答案12-14

新叶阅读答案12-13

鹭鸶阅读答案12-13

《大师》阅读答案12-12

演变阅读答案11-19

给予阅读答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