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成虎》阅读答案
《三人成虎》阅读答案1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庞葱)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庞葱)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庞葱)果不得见。
注释:①质:抵押,作人质。②邯郸:赵国国都。③大梁:魏国国都。
1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2分)1)王信之乎。(相信)2)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距离)
14.庞葱临行前对魏王讲这一番话,希望魏王不要听信谗言,不要相信别人说他的坏话,他的目的达到了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2分)答:他的目的没有达到;从结尾“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可以看出来。【注意:“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意思是————后来太子期满回国,(庞葱)果然不再被(魏王)接见】】
15.“三人成虎”后来演变成成语,猜猜它的喻义是什么?(2分)
答: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就能蛊惑人心
16.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庞葱与太子(要)到赵国(或“赵国国都邯郸”)做人质。(注意:“质”应是名词作动词,做人质)
(2)夫市之无虎明矣。市场上没有老虎是明摆着的了。(注意结构:夫市之无虎||明矣。“明”形容词作谓语。)
《三人成虎》阅读答案2
阅读《三人成虎》一文,完成文后题目。(13分)
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①,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②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③魏也远于市,议臣者④过于三人,愿⑤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⑥先至。后太子罢质,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⑦。(《韩非子·内储说上》)
【注】①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魏国大臣庞恭,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庞恭:魏国大臣。质:做人质。邯郸:赵国国都,在今河北邯郸市。②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③去:距离。④议臣者:议论我的人。议:议论。这里是非议,说人坏话。臣:庞恭自称。⑤愿:希望。⑥谗言:坏话。⑦竟不得见:庞恭再也没有见到魏王。竟:最终。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王信之乎() ②愿王察之()
③庞恭从邯郸反() ④后太子罢质()
【小题2】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A.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刻舟求剑》)C.观之正浓(《幼时记趣》)D.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幼时记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你从“三人成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①相信②观察,仔细看,明察③同“返”,返回④结束
【小题1】D
【小题1】⑴集市上没有老虎是明摆着的事,但是有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变成真的有老虎了。
(2分)⑵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2分)
【小题1】“谣言重复多次就会使人信以为真”或”不要轻信谣言”等,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1)“信”是动词,为“相信”的意思;(2)“察”古今义不一样,古义:仔细看,今义:察看,监察。(3)“反”为“通假字”,同“返”。(4)“罢”一词多义,有“结束、罢了”等意思,此处指“结束”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试题分析:“之”用法很多,有“动词、助词、结构助词”等。A、代词,B、代词,C、代词,D、结构助词。例句“之”的用法为“代词”。根据题意,选“D”。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
点评:“之”“于”“而”“以”“其”“为”“乃”“焉”等,我们要根据这些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题。同学们不妨通过卡片的形式,识记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1)时,注意“夫为句首语气词,之为助词无意义,而是表转折的'意思”等重点字的意思;翻译(2)句时,注意“两个之代的内容”以及“强”为“通假字即可。有时在翻译句子时,还要注意语序、省略成份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1】试题分析:根据(一人言市有虎---不信;二人言市有虎---寡人疑矣;三人言市有虎---寡人信之)以及“后太子罢质,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这一部分的内容分析出“谣言重复多次就会使人信以为真”这一道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体现道理的能力。
点评: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写作意图的领悟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读懂故事,然后对故事进行分析,归纳,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
《三人成虎》阅读答案3
《韩非子·内储说上》:“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也。’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西汉·刘向整理的《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三人成虎】我国古代成语,出自《韩非子》,原意指三个人谎报集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三人成虎》译文:
战国时代,庞恭陪伴魏国太子到邯郸做人质。 在临行前,庞恭对魏王说: “要是现在有个人跑来说,热闹的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您相不相信?” “不信!”魏王立刻答道。 “如果同时有两个人跑来,热闹的街上有一只大老虎,您相信吗?”庞恭又问。 “我会怀疑。”魏王回答道。 “那么要是三个人异口同声的说街上有只老虎时,您会相信吗?”庞恭接着问 魏王想了一会儿回答: “我会相信。” 于是庞恭就劝诫魏王: “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此事。”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可是,庞恭走前就有人毁谤他。庞恭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
《三人成虎》练习题:
1.庞恭对魏王讲“三人成虎”有什么用意?
2.庞恭从邯郸返回,得不到召见的原因是什么?
3.学习本文对有什么启示?
《三人成虎》阅读答案:
1.他希望魏王在他走之后不要听信别人xx他的话。
2.因为魏王听信了他人的谗言。
3.我们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言之有理即可。)
(1)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对人对事不能以为多数人说的就可以轻信,而要多方面进行考察,并以事实为依据作出正确的判断。
(2)《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三人成虎》阅读答案4
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①,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②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③魏也远于市,议臣者④过于三人,愿⑤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⑥先至。后太子罢质,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⑦。 (《韩非子·内储说上》)
【注】①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魏国大臣庞恭,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庞恭:魏国大臣。质:做人质。邯郸:赵国国都,在今河北邯郸市。②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③去:距离。④议臣者:议论我的人。议:议论。这里是非议,说人坏话。臣:庞恭自称。⑤愿:希望。⑥谗言:坏话。⑦竟不得见:庞恭再也没有见到魏王。竟:最终。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王信之乎 ( ) ②愿王察之 ( )
③庞恭从邯郸反( ) ④后太子罢质( )
【小题2】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A.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刻舟求剑》)C.观之正浓(《幼时记趣》) D.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⑵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幼时记趣》)
【小题4】你从“三人成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相信 ②观察,仔细看,明察 ③同“返”,返回 ④结束
【小题1】D(3分)
【小题1】⑴集市上没有老虎是明摆着的事,但是有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变成真的有老虎了。(2分)
⑵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2分)
【小题1】“谣言重复多次就会使人信以为真”或”不要轻信谣言”等,意思接近即可。(2分)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文言实词要注意不同于现在汉语的特殊用法如:(1)“信”这里用作动词,相信的意思;(3)“反”注意这里是通假字现象,同“返”,返回
考点:这是对文言文实词识记与理解考点
点评:识记和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具体要求有准确理解实词的常用义;辨别通假字及其本字,并解释其意思;正确理解一词多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准确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义等。当然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能用已学过的文言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小题1】试题分析:例句中“之”是代词,代这句话;A、B、C都是代词,而D为助词,相当于“的”。
考点:这里是对文言虚词的考查
点评:中考中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用法的考查上。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对虚词的用法多进行归类和总结,掌握重要虚词的一般分类,然后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其准确含义。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句子应正确具体,力求语意流畅优美,注意句子中的“关键词”和“特殊句式”,这里应注意:(1)“明”“虎”(2)“项”“强”的意思和用法。
考点:这是文言文句子理解并翻译考点
点评: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这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要想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是否有活用现象,明确使用的文言句式等。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通顺畅达。
【小题1】试题分析:“三人成虎”这个故事讲的是事不过三,就会信以为真的道理,明确告诉我们,谣言听了多次就会使人信以为真;同时也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时候,也不应听信谣言。
考点:这是考查对文言文中心主题理解和表达。
点评: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神”,要品味词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分析品位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会与原文情感相悖。
《三人成虎》阅读答案5
庞葱①与太子质②于邯郸③,谓魏王曰:“今有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④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选自《战国策·魏策》)
〔注释〕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②质:做人质。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首都。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首都。
1.用“/”划分下列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划两处。
夫 市 之 无 虎 明 矣
2.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①谓魏王曰
②愿王察之
③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④而谗言先至
3.下列句中的加点的“于”字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中“于”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所欲有甚于生者 D.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
4.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②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5.成语“三人成虎”就源自本篇,请根据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
参考答案:
1.夫/市之无虎/明矣
2. ①对…… 说 ②明察 ③超过 ④到
3.C
4. ①三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它吗?
②后来太子结束了作人质,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
5. 谣言被多人传播后,极有可能变成一种可怕的力量。
【《三人成虎》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刻舟求剑》阅读答案04-12
《乐不思蜀》阅读答案01-13
灯阅读答案04-17
南辕北辙阅读答案04-06
《散步》阅读答案03-23
秋天阅读答案03-23
散步阅读答案03-21
《成熟》阅读答案03-19
《名师》阅读答案03-19
打水阅读答案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