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日读后感

时间:2017-08-16 10:12:15 二零一六 我要投稿

长江三日读后感

长江三日读后感

刘白羽是一位政治敏锐、洞察力强的作家。他的散文创作总是具有一种浓郁的时代感——紧紧地配合革命形势,跳动着时代的脉博,洋溢着火热的革命战士的激情,充满着强烈的战斗气息。这构成了他散文创作的一种雄浑豪放、刚健清新的艺术风格。

长江三日读后感

主题思想:

作品抒写了作者由重庆乘船沿江而下,经三峡到武汉三日旅程的见闻与感受,向人们生动地展示了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宏伟秀丽、千姿百态的壮美雄姿,热情地抒发了革命者对于祖国锦秀河山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激励人们要努力去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要战胜一切困难、奋勇前进,以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文章撰写于六十年代初,正值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最为严重的历史时期,作者的主要目的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对于我国人民克服暂时的经济困难,度过难关,无疑会起到一定的鼓舞斗志的作用。

作品分析:

《长江三日》发表于1961年《人民文学》3月号,是一篇优美的日记体游记性散文,也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收入《刘白羽散文逊。

对于60年代的主流话语来说,虽然刚刚经过了严峻的大饥荒的灾难,但其建构的时代共名已经不可动摇地确立了主导地位。文学界进入了一个宏大叙事的“抒情时期”,“现实实际上是指对现实的一种判断。对现实的描写与热情本身意味着一种抒情”。这种抒情性在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中是以貌似客观的面目出现的,即通过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古老的借景抒情手法所抒的不再是个人的感触,而是借自然界的'秀美与崇高来隐喻时代的美好与崇高,传统的艺术技巧也带上了新的意识形态色彩。刘白羽的《长江三日》是这种现象的典型代表。

这个作品的成功得益于对景物的描写与刻画,文体上带有“赋”的特征。刘白羽通过描写来抒情,他的抒情有一个过程,长江“开阔——狭窄——开阔”的旅程,使他产生“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想象,于是他的旅程也就带上了意识形态的象征色彩:

“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这时一种庄严而又美好的情感充溢在我的心灵,我觉得这是我所经历的大时代突然一下集中地体现在这奔腾的长江之上。是的,我们的全部生活不就是这样战斗、航行、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吗?……我们的哲学是革命的哲学,我们的诗歌是战斗的诗歌,正因为这样——我们的生活是最美的生活。列宁有一句话说的好极了:“前进吧!——这是多么好啊!这才是生活啊!”

《长江三日》写于大跃进失败之后,所以作者不断强调战胜阻碍、向前航行的意义。文章中不断出现这类象征性的意象,一会儿是险峻的峡谷中“一注阳光像闪电样落在左边峭壁上”,一会儿是“一只逆流而上的木船,看起来这青滩的声势十分吓人,但人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等等。这篇文章的最后面对冷战时代的“世界”,它歌颂“今天我们整个大地所吐露出来的那一种芬芳、宁馨的呼吸,这社会主义的呼吸,正是全世界上,不管在亚洲还是欧洲,在美洲还是在非洲,一切先驱者的血液,凝聚起来,而放射出来的最自由最强大的光辉。”这种声音已经是直接代时代抒情了。这部作品的抒情主体无疑是“我”,但这个“我”并不是个人,而是“历史”、“现实”、“时代”的化身,当个人毫无保留地参与到时代共名的宣传之中,个人事实上已经不再是个人了,所以这个“我”的抒情才能有那么大的豪情与气魄。

艺术特点:

第一,诗意与哲理的有机结合,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通篇都是作者即景抒怀、咏物言志的表露,并且十分得体地寓诗情、哲理于锦秀山河的描写之中。雄伟壮丽的长江景色,豪迈雄浑的战士心灵以及作家对生活的精深见解,被写得浑然一体。作者在捕捉生活中富于意蕴的事物时,常常造成一种诗的意境,阐发自己对生活的独到理解,揭示出耐人寻味的深刻哲理。如一日,在赫赫声势和猎猎江风中,作者立刻联想到人类的历史与中国的革命,于是则有“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感受。二日,则从木船驶过险滩恶浪中,得到了“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了大自然了”的道理。三日,又从《狱中书简》和武汉的灿烂灯火中,感受到今日的幸福生活与革命者流血牺牲的密切关系。这些哲理性的思考,又全都寓于诗情画意之中。

第二,写景逼真,笔调灵活,也是本文的明显特点。作家善于抓住沿江各处景物的特点,生动逼真地写出了长江两岸绚丽多姿的风光,艺术地再现了“它庄严秀美、气象万千”的风貌特征。瞿塘峡的险峻壮美,巫峡的幽深秀丽,西陵峡的水汹滩险,都被写得绘形绘色,自然逼真,这充分显示了作家写景状物的高深造诣。

在景物的描写中,作家又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有时是轻笔点染,有时则重彩描绘,有时追叙神话传说,有时又引入名诗佳句,并且巧用比喻、拟人等等多种手法,铺排点染,使长江瑰丽的风姿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三,重点突出,主线鲜明,是文章在结构上的明显特点。这是一篇游记体的抒情散文,三日旅程的见闻与感受颇多,但作者却作了精心的选择与剪裁,以轮船行进的时间为序,以景物地点的转移变换为线索,依次描写景物、抒发感受。这样,三日虽然都写长江,但又各有侧重。一日,是突出长江的夜景;二日,则是集中笔墨描写三峡的宏伟雄姿;三日,展现了“楚地阔无边,苍茫万顷连”的一派壮丽景象。这样既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多姿多彩,又抒发了作者由景物变换而生发的独特感受。全篇可谓层次井然,韵味无穷。

此外,本文的语言体现了作家语言的一贯风格:壮美、隽永、雄浑、奔放。在优美的言辞、多变的句法中,令人清楚地感受到革命战士富于进击的磅礴气势。

【长江三日读后感】相关文章:

1.读后感

2.读后感

3.读后感

4.读后感

5.读后感

6.读后感

7.读后感

8.读后感